激發創新思維 深挖創新潛力 譜寫白鷺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8月17日,公司創新故事分享賽圓滿落下帷幕,分享者在講述自己經驗的同時相互碰撞思維的火花,也為公司職工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本活動旨在激發公司全體職工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新意識、發掘創新潛力、引領創新熱潮。
創新是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企業競爭力的表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司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發展長絲和氨綸優勢產業,項目建設接二連三,發展勢頭突飛猛進。不斷加強裝備創新,120頭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項目獲“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再生纖維素長絲設備由依靠進口到全部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ヂ摼W技術在生產上得到很好地應用,5G技術賦予智能制造新動能,長絲和氨綸裝備、技術和規模行業領先。通過對紡絲工藝創新,公司產品向著細旦化、差別化和功能化發展,“蒿潔絲”、“艾草纖維”和石墨烯再生纖維等新產品相繼問世,給繁花似錦的服裝百花苑增添了科技、時尚、健康等新元素。公司還通過轉變經營思路、工資總額承包、人才激勵機制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保持了企業活力。
創新不是研發人員、技術人員的專利。公司董事長邵長金說過,創新不分崗位和工種,只要有利于企業發展都全力支持。職工在平凡的崗位,身處生產一線,對設備、生產等各種情況十分熟悉,實踐經驗豐富,同樣有著自身的創新優勢。16歲被授予全國工業勞動模范稱號的青島紡織女工郝建秀,是我國第一代紡織工人,她創新摸索出的細紗工作法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紡織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全國勞動模范趙夢桃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紡織行業的優秀代表,由她創新研究的清潔檢查操作法,讓她成為紅極一時的紡織明星;當代產業工人的突出代表鄧建軍,活躍在紡織高新技術的舞臺上,他創新研制的“顏料組份分析計算機控制系統”填補了世界空白,許多創新研究成果令同行爭相學習和借鑒,鄧建軍儼然成為紡織行業“創新”的代名詞,是新時代的新星和標桿……他們為國家紡織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都是從普通崗位通過思維創新轉為高效行動,成為了行業佼佼者。同樣在我們企業因為思想火花的碰撞,產生的創新成果也比比皆是,許多工器具的創新、操作方法的創新、設備設施的升級改造等,都為創新這潭活水源泉不斷蓄能。
所以無論身在哪個崗位,只要愿解放思想、肯花些心思,哪個崗位都能碰出小火花,只要常動腦,哪個工種都有創新點。“百年白鷺,始于夢想,興于創新,成于實干”,公司逐夢百年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前進、越發展,隨之而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特別是當前公司發展路上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座大山攔路,更需要我們以求新求變的活力把小小的崗位作為自己大展拳腳的創新舞臺,爭做破繭成蝶的“孤勇者”和脫胎換骨的“先行軍”,才能讓自己成才、為企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