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公司推出首款零碳長絲 引領綠色時尚絲生活
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主旋律,降低碳排放也是紡織產業鏈的主要行動方向。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公司率先扛起重擔,爭做零碳綠色時尚“領”跑者,繼2021年推出Bailu—Eco產品后,公司近日重磅推出首款零碳再生纖維素長絲產品,并獲得SGS頒發的PAS 2060碳中和宣告核證證書。
白鷺零碳長絲產品是以2021年公司數據測算的產品碳足跡為基礎,通過原材料、節能改造、使用清潔能源等多途徑減碳達21%,剩余產品碳足跡通過碳交易進行抵消,實現產品碳中和。
制造業綠色、低碳、環保的發展方向已深入人心,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紡織原料是傳統產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說過,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60多年來,公司堅持以責任驅動發展,以理念引領創新,在再生纖維長絲、氨綸技術突破、差異化產品開發、廢舊紡織品回收技術研發等領域均走在行業前列。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中,公司率先加入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全生命周期評價工作組,設定符合《巴黎協定》和中國自主貢獻目標的新鄉化纖(白鷺)氣候行動規劃,公布了碳中和遠景規劃(2028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35年實現40%碳減排;2055年實現碳中和),落實《巴黎協定》和“氣候創新2030行動”的脫碳路線圖,定期開展碳信息披露。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長邵長金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促進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引導與支持的建議》。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道路上,公司一直在大力推進綠色技術改造,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大力提高工業余熱利用技術。大氣治理上不斷升級優化鍋爐設備及工藝,對鍋爐煙氣排放進行升級改造,大幅降低了煙氣污染物排放濃度。2022年,公司和相關企業共同研究的將生物處理技術運用于處理粘膠系統低濃度大氣量含硫廢氣成功運行,大幅度降低了污染廢氣的排放量。
公司注重源頭控制,成立了廢絲紡項目辦公室,致力解決氨綸生產中的廢絲問題,生產廢絲紡產品742噸,回收聚合原液廢液121噸,減少危廢處置費36.3018萬元,回收DMAC77噸。在再生纖維素長絲生產中加強原液廢水及廢棄粘膠回收處理再利用,將生產過程中的稀堿、粘膠、洗布水進行回收處理,項目實施后年均回收純堿 202.8噸,回收脫鹽水6240m³。
公司持續探索清潔能源的應用,在屋頂建設“電廠”,充分利用屋頂空間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首批在新區一長、新區二長等車間約10萬㎡的廠房屋面上、停車場建設5.6MWp和新區煤棚1.5MWp的光伏發電系統,讓這些屋頂成為“自帶流量”的發電廠。
公司還加快推行各環節智能化水平,提高互聯網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利用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時采集運行數據,實現設備遠程監測、能耗管理、設備運行優化進而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5G+AGV搬運機器人
氨綸智能分揀線
公司在提升綠色生產水平的同時優化了原料選擇,按照森林地圖優先選擇通過FSC認證的原料供應商,并積極尋找可循環作物為原料替代木材。持續發力國際綠色產品認證,是國際上首家通過STeP認證的氨綸生產企業(可持續紡織生產),通過了海關高級認證、擁有MADE IN GREEN 標簽后,又榮獲氨綸GRS認證證書,繼續保持再生纖維素長絲RCS認證證書,再次通過FSC林產品產銷監管鏈認證,Canopy評級再提升,從淺綠色襯衫變為部分深綠色襯衫。
公司長絲二三水洗酸性廢水回收項目在節水、減排的同時,回收的廢水溫度可將供往長絲車間使用的脫鹽水平均溫度提升10℃,折合年節約標煤7000余噸,即年節約用煤費用738萬元,成功入選河南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優秀解決方案。公司還榮獲“十三五”全省節能先進集體、2017、2019年兩次獲得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企業稱號和河南省能碳管理示范企業等稱號。
心之所向,行者無疆。零碳長絲產品的推出,這標志著公司在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開啟了綠色發展新篇章。“十四五”期間,公司將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加快企業綠色低碳轉型,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以達成“雙碳”目標,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獨行者速,眾行者遠。正如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所說,碳中和之路不平坦,繼續努力向前看,攜手行業伙伴一起向未來。公司愿與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走“低碳、綠色、循環”發展道路,共同推動行業綠色能力的升級,共同推動行業綠色體系的完善,助力紡織行業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貢獻者、全球可持續生產與消費的主要引領者。